[导读]:该职业举报人获赔4000元;青羊工商部门称将调查该药店 “这药不仅没效果,还让人拉肚子,有问题
该职业举报人获赔4000元;青羊工商部门称将调查该药店
“这药不仅没效果,还让人拉肚子,有问题!”从山西来蓉定居的史瑞莲,本月1日在倍欣隆药房家园南街店购买了10盒“阿胶补血颗粒”,“既没标注药品,又没保健品相关标识。但产品配料又含有黄芩、党参、当归等,而这些材料纳入食品中是违法的。”于是,她向药监、工商等部门进行了举报。
在举报书中,她还相当专业地引用了卫生部相关文件和我国现有法律条款。在昨日的调解现场,史瑞莲承认自己就是一名职业举报人,此举既要求药店按原价的10倍赔偿,也是“为市民讨回一个公道”。原价86元一盒的阿胶,购买了10盒的她,要求药店退货并赔偿8600元。在一番调解后,药店店长表示赔4000元息事宁人。
对此,青羊区工商局副局长罗元国表示,调解虽然结束了,双方也达成一致,但会继续调查此事。“如有违规将按相关法规处罚。”此外,光华工商管理所所长熊良也表示,“食品是否假冒伪劣,将由第三方机构检验。若药店超出经营范围,无照经营食品,将责令其整改。”
当事人说
最高一个月能挣近万元
“来自职业举报人的申诉很多,仅我们所一年都要接到20余起。”熊良说,不过女性职业举报人还是比较少见。
史瑞莲为何会走上职业举报这条路?他们这个群体的收入状况又是怎样?
“消费讹诈是商家的看法。从法律上看,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,是正当的索赔。”史瑞莲并不排斥自己的身份。她说,去年因举报食品非法添加,她还第一次获得了政府层面的5000元举报奖励。她说,这更加坚定了自己走这条路的信心。“其实我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风光。”她坦言,干这行,不仅收入不稳定,还存在风险,“最高一个月能挣近万元,少的时候可以说是颗粒无收,甚至还有倒贴。”据她介绍,不仅她自己,她的哥哥史瑞杰、现任男友都在从事这个特殊的举报行业。
拿到这笔赔偿金后,史瑞莲和他的男友都很开心。“赔偿对于我们来说固然重要,但我们同时也在为社会监督出一份力。”
省消委说
不会把他们当作消费者
针对职业举报人,省消委秘书长刘亚兵的态度很明确,“我们不会把他们当作消费者,帮助其调解。将让他们自行去找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去处理。”他解释说,因为职业举报所发生的消费,不适用《消法》所称的消费行为。《消法》是这样描述消费行为的,消费者是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。“不少职业举报人过量购买商品,而且明知是有问题还购买,是以谋取利益(赔偿)为出发点,与现有法规描述不太符合。”他同时表示,对造假行为可以采取其他的举报方法,“比如直接举报,让有关部门去查处。” 成都商报记者 雷浩然
摄影记者 卢祥龙